两会热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市如何抢占先机?
2025-03-13

当前,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持续突破和加持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指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优势越来越突出。智能网联不仅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正朝着依靠高端技术和智力资源发展的新模式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正成为推动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专业化人才优势,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未来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然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的同时,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也会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考验。


车百智库调研报告《城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和路径》(以下简称《报告》)指出,电动智能汽车新赛道,使我国汽车产业首次在技术变革起步阶段成为发展较好的产业,但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尤其是在传统汽车产业有一定基础、亟需转型的城市提出了挑战。

image.png

挑战1:

























汽车产业突破带来的生产和社会关系调整,增加了城市转型压力


《报告》指出,电动智能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具体表现在:一些新能源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过去有速度、有规模,发展非常快,但缺乏技术能力,转型困难;很多企业利润低、缺乏持续经营竞争力;发展慢、转型慢的企业逐渐被行业分化并进入下行轨道;资产结构、人员结构面临调整,大量前期投资加速贬值带来的社会冲击不可逆。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过去汽车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面临着经济支柱改变、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一方面政府没有更多的能力做存量的调整,另一方面政府也没有能力创造新的增量,城市面临调整存量和变换增量的双重压力,进入发展瓶颈期。


挑战2: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合与重组,给城市带来波动风险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出高增长和大整合并存的态势。一方面,一些城市和企业在激烈竞争背景下不断加大产业投资,扩建产能和研发布局。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遇到转型冲击,平稳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希望实现转型。《报告》预计,未来3-5年,淘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出现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中国汽车市场将从爆发式增长,逐渐转回到头部企业相对集中的成熟型竞争格局。


城市如何在大型车企并购重组过程中把握机会,拉平波动给城市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是城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挑战3:

























城市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式面临剧变


据估算,到2030年,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将接近0.8-1亿辆,渗透率接近80%,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时期的领先者受到跨界势力的挑战和冲击,很难继续保持原有地位。这种结构性的改变,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定位。在国家着力打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背景下,传统的“税收优惠”等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模式将走至尽头。同时,地方财政压力的持续增加,使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处于调整期的传统汽车产业城市,面临着稳产和再发展的“两难”局面。


《报告》强调,城市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办法,用新体制、新机制发展新产业,谁改得快、改得有效,谁才有机会享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给地方经济带来的红利。


挑战4: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对城市提出更高要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中国汽车单月电动化渗透率已超50%,但产业竞争的下半场较量,仅依靠电动化很难形成差异化,依靠智能化才是提高竞争能力、提高差异化水平的重要手段,这已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行业的共识也是社会的共识,是消费者的共识,也应该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共识。


当前智能化在中国进入加速发展期,自动驾驶技术创新进入活跃期,但仍不成熟。不成熟是产业发展的机会,自动驾驶作为未来产业,属于新质生产力,既显现出创新活跃的特质,也蕴含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地方城市在发展自动驾驶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敢于冒风险,对未来的投资承担责任,建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尊重产业发展的长期性,坚持长期主义,尊重创新规律,这也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产业对城市提出的新要求。


对此,《报告》建议,城市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除了盯住整车之外,还要在增量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方面加快布局,同时要增强产业的厚度。城市政府应该跳出汽车看汽车,抓住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汽车产业融合的机遇,并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低空产业融合发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未来产业,要抓住跨界力量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用跨界的思维寻找未来汽车的主导者。


欲了解更多,请关注车百智库研报《城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和路径》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