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探索多元化出海模式
2025-05-28

今年以来,我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尤其是5月,Momenta、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相继与全球出行巨头Uber达成战略合作,掀起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产品的出海浪潮。


有受访专家表示,中国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在无图技术、车路协同等领域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熟技术方案,加速出海,有助于赋能海外市场在智能辅助驾驶等智慧交通领域的生态建设。同时,出海也给智能辅助驾驶企业提供了更具盈利潜力的业务增长空间,但需避免简单复制国内模式,应结合本土需求构建可持续生态,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多模式加快海外落地



近期,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密集发布拓展海外市场的动态,采取多元化的出海模式,进入当地市场。


其中,小马智行Robotaxi服务和车队将在今年下半年接入Uber平台,在中东市场开启运营服务。文远知行进一步深化与Uber的合作,计划未来五年新增15座国际城市,包含欧洲、中东等市场,部署Robotaxi服务,届时用户可通过Uber平台预约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服务,Uber将负责Robotaxi的运营管理。同时,Momenta的Robotaxi车辆也将接入Uber平台,计划2026年初在欧洲落地商业化服务。


可以看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借助Uber的出行网络,正加快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产品在中东、欧洲等地区的商业化落地应用。


除借助国际出行平台开拓市场外,我国部分智能辅助驾驶企业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Robotaxi服务。今年3月,百度旗下智能辅助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宣布与迪拜道路交通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迪拜开展智能辅助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规划部署超过1000台智能辅助驾驶汽车,这是萝卜快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开展智能辅助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


与此同时,我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也在海外加快升级,部分地区从有安全员的Robotaxi试运营、运营逐步进入全无人的Robotaxi试运营。5月16日,文远知行宣布,在阿布扎比开启纯智能辅助驾驶的Robotaxi试运营。


可以看出,我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正在采取多元化的出海模式。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不断升级,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在海外的布局,正从早期的单点技术测试,逐步转向多区域、规模化商业运营部署。在这一过程中,智能辅助驾驶企业需采取多种灵活的合作模式,包括技术授权、合资运营等模式,并加强与当地政府、产业巨头的合作,降低准入壁垒,实现可持续拓展。”



合力共建生态



“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加速出海,这一趋势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力。”罗兰贝格合伙人庄景乾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首先,从技术层面看,得益于国内复杂路况的数据积累,技术泛化能力的提升,以及部署周期的大幅缩短,促使中国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在无图技术、车路协同等领域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熟技术方案。同时,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其次,结合海外部分市场的政策红利与较为旺盛的市场需求,出海也给国内领先的智能辅助驾驶企业提供了更具盈利潜力的业务增长空间。”庄景乾说。


在师建华看来,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产业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脉相承,在发展初期就已经考虑到国际化布局,随着技术的升级,逐步加快拓展海外市场,也有助于满足海外部分市场的智慧城市转型、老龄化社会的多重需求。


以激光雷达企业禾赛科技为例,“禾赛科技从创立起,就瞄准全球化市场,目前海外智能辅助驾驶客户包括Zoox、Aurora等领先企业。”禾赛科技高级市场总监苏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禾赛科技的多个国内合作伙伴,在中东、欧洲等市场计划部署大规模Robotaxi车队,这意味着禾赛科技正助力Robotaxi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运营阶段。


在文远知行CFO兼国际负责人李璇看来,智能辅助驾驶企业通过出海融资或拓展海外业务,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机遇,有望进一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落地。


庄景乾对记者表示,在智能辅助驾驶接受度高且政策开放的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差异化布局,抢占先发优势,将加速中国企业技术方案的全球化商业应用,增强创新驱动效应。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出海,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输出,还与当地政府或产业链企业等共建智能辅助驾驶出行生态,合力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在全球的商业化落地。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小马智行并非采取“以量取胜”的国际化市场扩张战略,而是基于技术成熟度、政策适配性与商业可行性的“渐进式渗透”,并与当地头部企业如新加坡康福德高集团、卢森堡Emile Weber集团开展合作,形成“技术+资本+本土资源”的模式。


“在阿联酋市场,萝卜快跑将与本地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构建完整的Robotaxi生态系统,未来可能与新能源公司合作,探索换电等创新服务。”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欧洲及中东地区总经理张亮日前表示。



面临多种挑战



有受访专家表示,我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走出去可能会面临合规壁垒、数据信任、技术适配等多重挑战,但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以及产业链协同来降低走出去壁垒。


庄景乾认为,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走出去,从产品输出到技术方案的输出,以及与当地企业共建生态,并不是一蹴而就。“虽然海外部分市场在封闭场景物流、智慧交通等场景上逐步释放需求,但是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走出去需要注重形成多维度、多层面的合作,做好本土化适配。同时,除整车出口的模式外,也可以探索技术方案授权,不过要做好对自身技术方案的知识产权保护。”


百度智能驾驶国际化业务总经理牛昊天对记者表示,中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出海需要在规则制定、本地融合、安全信任等领域持续突破,同时要与当地的转型和发展需求、文化习惯进行融合。我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出海,将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运营,会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彭军表示,目前,小马智行智能辅助驾驶里程已积累超4500万公里,具有包括全天候覆盖市中心、机场、高铁站等高复杂场景的运营经验,加上国内一线城市为Robotaxi制定的完备的配套政策,都为海外市场提供了可快速复制落地的技术、政策和商业化“样板间”。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我国智能辅助驾驶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不仅有利于加快对当地智慧交通等领域进行赋能,还会加速智能辅助驾驶商业化进程,同时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影响力。

(来源:中国证卷报 )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