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着眼点要放在四梁八柱整体模式转化过程中 
2025-04-26


 


                                            杨学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我的讲话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从交通优化模型的转变角度看“互联网+汽车+交通”。我理解的“互联网+汽车+交通”这个“+”不是加什么,也不是原来词语上的“+”,而是互联网、汽车、交通这三个东西之间关系的全部用“+”来替代。
  在这个主题里的落脚点是交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新的社会环境下,交通优化的模式在逐渐变化。原来我们追求效率和能力,但新的变化出现,使我们不仅要追求效率和能力,还要考虑一定外部因素。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高铁能够开450公里,却限制在250—300公里;为什么很多汽车可以开200公里以上,但是高速公路只有120公里,市内交通只有60公里。所以交通在新的环境下,我们不仅要更少的时间、更少的能耗,还需要在更加清洁和更加舒适的条件下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因此总的模式变了。今天讨论的“互联网+汽车+交通”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下,我们从追求效率和能力走向全局、全系统的效果和优化。
  第二,大变革。这次大变革有很多力量在推动它,但最主要的是以互联网这个概念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推动。在大变革的发展下,我们对互联网本身要进一步加强。
  从“互联网+汽车+交通”的角度,我认为“网络+数据+智能”三者都要做强。
  首先是网络要做强。网络的性能、覆盖面,甚至包括它的资费,都要能够为这样的大变革提供真正坚实的基础与支撑。
  同时,网络的背后是什么,在用什么?用的信息。网络本身是一个工具,工具提供了方便,但它的核心是信息,所以我们还把数据加强。回想一下这十几年来,不管是货运还是客运,信息技术和网络都在不断的使用,但到今天距离我们想达到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数据不够。比如:我们需要降低物流,我们需要把货物和车的信息在一个平台下实现分享,但是要做到这个数据够吗?显然不够。所以还得加强数据。
  此外,还要加智能。为什么?当如此大的信息量涌过来的时候,面向我们一个具体的服务,不管是我们出去坐公交车知道公交车在哪儿,我们出去打车车就过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协同,大量数据靠人是不行的,靠简单的数据处理工具是不行的,需要走向智能。从交通的角度看,我们说更加舒适的交通可能交通的智能化变成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讲“互联网+”变革原则的时候,我们不要把源头本身的加强给忘了。
  第三,看了全局还得看局部。交通模型要看全局、全系统的优化,但是当我们要把货物和人从一个运到另外一个地方,不管我们追求的是四个目标还是两个目标,都要有运输的工具。而运输的工具减少能源也好,清洁能源也好,材料还是要革新、工艺还是要革新,从工程的角度看,我们工艺要进一步的精细化,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得研究空气动力学,才能造出更好的发动机和车型。
  一辆车的能耗和自重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材料还得要朝更轻的方向走。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汽车+交通”的时候,谈到如何更有效率、更省能源、更加清洁、更加舒适的时候,不要只看到全局,而忽视了局部,我们是一个一个局部,四梁八柱撑起了这样新的模式。
  第四是创新与融合。进行创新和创业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住方向、把握住趋势、把握制住规律、把握住效果,只要把创新、创业的着眼点放在刚才的四梁八柱整体模式转化过程里,真正为它的进步创造了价值,那么创新和创业就找到了落脚点,而不是空想和幻想。
“互联网+”提出来以后,不管是互联网的企业、还是传统的企业,大家有的兴奋、有的焦虑,创新、创业的冲劲很大,但是究竟怎么样才能成功,我认为还是十分简单的:就是把局部、把四梁八柱和系统看清楚了,机会点在哪儿、价值点在哪儿,把握住了这些,创新、创业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版权声明:如转载本文章,请在发布的显要位置注明来源与原文链接。


PS:欢迎您转发至朋友圈,与好友分享更多EV资讯。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