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发表演讲,分享了广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与规划,展现出车企赋能人形机器人的独特优势与发展路径。
广汽集团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
张爱民指出,广汽致力于搭建三维立体交通,城际交通依靠已落地并独立运作的飞行汽车,市内交通由广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车承担,而人形机器人则专注于社区及小区周边服务。广汽研发的人形机器人采用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设计,区别于常见的足式机器人。这一设计源于对安全性、高效性、续航以及成本等行业痛点的考量,轮式结构在上下楼梯等场景中安全性更高,移动效率优于足式,且有助于解决续航难题。
从技术层面看,汽车与机器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云端服务、功能服务、电气构架和感知技术等方面,二者高度契合。汽车的系统平台包括底层传感器、车规级芯片、实时操作系统以及基于ROS的通信中间件等,都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广汽在AI技术、新能源电池、轻量化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供应链采购量庞大,能够实现低成本与高性能的平衡;成熟的生产制造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机器人产品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市场和售后方面,广汽的4S店网络不仅可作为机器人的展示中心,还能成为庞大的应用市场,未来4S店的维保服务也将涵盖机器人,为机器人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谈及未来技术,张爱民介绍,广汽近年聚焦“机+场+云”一体化协同。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对环境信息有更多需求,通过云端实现数据共享、训练和模型生成,既能提升机器人性能,又能摊低成本。
针对当前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成本高和AI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广汽提出“远程+自主”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短期内,以远程控制为主、自主控制为辅,通过共享商业模式实现如“网约机器人”的设想。同时,广汽也在积极探索流量入口、流媒体和临场感知等关键技术,将于今年年底发布示范应用案例。
展望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张爱民认为,人形机器人主要替代人的四肢,未来人们可通过脑机接口控制机器人,实现多样化服务,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商业模式。广汽的一系列举措,为车企赋能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