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4月马斯克到访中国以来,特斯拉FSD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话题。FSD 以其开创性的数据驱动模式,打破了传统智能驾驶发展的桎梏,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随着特斯拉FSD功能正式在中国市场落地,国内智能驾驶产业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
车百智库调研报告《特斯拉FSD发展情况及影响》显示, FSD 量产落地不仅将加快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节奏,国内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也会受到影响。
提升全球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北美地区,FSD V12向车主免费开放一个月,百万量级车主能够无偿体验到城市NOA级别智驾功能。此外,FSD在北美的全量推送吸引全球汽车从业者和科技博主体验、报道,话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发酵。讨论热度和特斯拉的品牌背书使智能驾驶进一步破圈传播,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
促进形成智能汽车软件商业模式。特斯拉在智驾功能上长期采用“硬件预装+软件付费”模式,随着价格和收费模式的调整有望带动全球智驾软件付费模式发展。
加速全球智能驾驶技术创新节奏。一方面,FSD形成标杆示范效应,显著带动国内车企对智能驾驶投资及装车积极性,使得汽车产业竞争焦点加速转移至以智能驾驶为中心的智能化领域。另一方面,特斯拉以“端到端+大算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下一代智能驾驶技术将加速国内企业开发先进算法框架、AI训练芯片甚至智算中心的建设。
智能驾驶研发门槛大幅提升,马太效应和窗口效应更加显著。以FSD为代表的数据驱动研发模式下,技术竞争从依靠大规模软件工程师团队变为依靠顶尖AI人才、算力、数据的“稀缺资源型”竞争,企业研发成本和门槛大幅提升。马斯克宣称投入达不到百亿美元量级将无法参与竞争,产业将进一步向龙头企业聚集。此外,数据驱动模式下智驾迭代速度指数级提升,大版本升级周期由3个月以上变为1-2周,留给后发追赶企业的窗口期将进一步缩短。
车企对待智驾的态度将进一步分化。一部分不具备技术先发优势、规模优势的车企可能会放弃自研,采用华为、卓驭科技等大型供应商的解决方案,采用更“轻资产”的方式完成智驾领域布局。另一部分技术基础较好、具备规模优势的车企可能会增加智驾投入,加速研发抢占窗口期。
产业协同将更加深化。端到端架构下分立的模块化系统向打通的大系统演进,企业间流水线式的切割分工、独立研发、拼接集成模式,变为一体化大系统的全盘布局,协同模式下企业间需要在技术、数据、组织层面进行更深度的开放和配合。考虑到国内技术人才,数据、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车企和供应商被迫放弃“单打独斗、大包大揽”技术开发方式,走向开放合作、产业分工协同,以技术换数据、以算力换技术将成为重点合作模式。
冲击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以FSD为代表的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发展模式,显著拔高了单车智能技术的上限和迭代速度,对路端的需求进一步弱化,对现阶段处于探索阶段的路侧红绿灯信息服务、盲区预警等应用场景造成冲击,影响国内各城市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影响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FSD增强了企业对纯视觉路线的信心,包含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可能受到影响。部分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车企、供应商开始探索纯视觉路线,例如小鹏MONA车型将采用纯视觉方案进军10万-15万级车型,智界S7 Pro将搭载采用视觉方案的HUAWEI ADS基础版。
以FSD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势必会加快全球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发展,有望推动各国加速完善自动驾驶汽车责任界定、数据保护及流通等相关法律以及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的完善。
欲了解更多,请关注车百智库调研报告《特斯拉FSD发展情况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