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风口下的芜湖:产业崛起与挑战并存
2023-11-13


安徽自从将汽车产业确立为首位产业之后,也明确了各市的发展定位——引导各市错位发展,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到2025年,力争汽车产量达到3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到2027年,力争汽车产量达到5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翻一番以上……”近日,芜湖正式印发《关于聚焦首位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进一步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之城”的目标。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新能源汽车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面对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之势,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错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难有未来。


围绕此现象,本文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1、奇瑞,是如何从芜湖的“小草房”起步,成长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2、芜湖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之城”的优势何在?

3、安徽全省发力新能源,芜湖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一、芜湖,自主培育出一个奇瑞


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1995年,市领导在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机会启动了项目。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内部代号为“951秘密工程”(即“九五”计划期间安徽省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一直保持低调。


尽管有了构想,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芜湖,寻找汽车领域的人才并非易事。1995年,芜湖代表团在一汽参观时发现了尹同耀,一位在合资的大众汽车公司崭露头角的工程师,并且在合资新建的大众汽车公司是冉冉上升的明星人物。他曾协助将美国一家倒闭的大众汽车制造厂的部分工具和设备搬到了吉林省长春市。这家工厂主要生产高尔夫轿车和捷达轿车。搬到长春之后,他们用同样的平台——汽车的框架和主要部件——生产出中国版的捷达轿车,并最终使之成为全国最畅销的车型。


发现这个人才后,芜湖方面力邀尹同耀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最终他接受了邀请,并拿着当地政府提供的资金,悄悄建立了汽车组装线,官方将企业命名为“汽车配件”公司。首台发动机于1999年5月诞生,七个月后生产了第一辆汽车,使用了大众汽车的零部件。尽管一开始受到政府管控,但通过谈判,芜湖于2001年获得销售许可证,正式命名公司为“奇瑞”。


奇瑞的第一款轿车(即“风云”)是模仿捷达轿车的底盘,奇瑞“风云”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三分之一,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销售额20多亿元。2002年,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由于“风云”车打开了市场,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在2003年内一连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经过多年发展,奇瑞成为国内汽车市场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2019年,奇瑞第三代氢燃料电池汽车亮相世界制造业大会;2021年5月,奇瑞“世界首创”全功能混动构型DHT(混动专用变速箱)下线;2021年12月,奇瑞QQ冰淇淋上市;2022年,奇瑞集团年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奇瑞芜湖焊装生产线,图自人民网


奇瑞从芜湖的“小草房”起步,成长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表示:“放眼全国,有比奇瑞汽车产销规模大的企业,也有比芜湖汽车产能更大的城市,但很多城市都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外来企业,奇瑞则完完全全是芜湖自主培育起来的企业,这可能是最大的区别。”


二、从整车到零部件


回看奇瑞26年的发展历程,芜湖与奇瑞彼此选择、彼此成就。奇瑞不仅是芜湖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更是芜湖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奇瑞的创业史与芜湖人民的奋斗史早已深度融合。


在奇瑞的引领下,芜湖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崭露头角,汇聚了多家优秀企业,形成了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00多家,培育了多家上市企业。


在芜湖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其中,立讯精密目前已经在汽车线束、连接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搭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从2008年开始布局汽车线束业务,逐步扩展到汽车电子、零部件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近年来,公司与奇瑞等企业的合作,推动了车载激光雷达业务的发展,并在2022年与奇瑞成立合资子公司,致力于成为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而创立于2004年的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已经跻身中国零部件百强企业。


芜湖港集装箱码头 图自新华社


2022年,芜湖整车产量在全省率先突破百万辆,达111.1万辆、同比增长36.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21.58万辆,同比增长125.8%;汽车销售总量居全省第一,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30.8%。


芜湖正迎来空前的汽车产业机遇,成为安徽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关键力量。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也证明了芜湖雄厚的实力。上半年,芜湖的第二产业增加值1147.67亿元,增长5.3%,增速明显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主要工业产品中,轿车增长187.5%。


三、背靠长三角,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除了产业优势,芜湖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背靠长三角。


7月初,宁波在一周时间内,分别前往上海与杭州,宣传芜湖、推介芜湖,强调了“长三角一体化意识”,并以长三角一体化的视野和标准来看待问题和进行规划。芜湖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已经实现了GDP的跃升,从2019年的3586.5亿元增至2022年的4502.1亿元,实现了千亿增量。


7月11日至13日,安徽省党政代表团利用三天时间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后,芜湖便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各市直部门提出要求,在沪苏浙找到学习对标的对象,有计划地走出去学习考察,逐个领域分析短板差距。


宁波说:“芜湖要深化开放大视野、强化产业大发展、建强开放大平台、畅通开放大通道,树牢长三角一体化意识、省域副中心意识、首位产业意识,以全球开放的视野彻底摆脱三线城市的自我定位,在产业层级、融通层级、人才层级、创新层级、公共服务层级上不断跃升。”


眼下,芜湖汽车产业又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近年来,芜湖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首位产业,首位谋划、首位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芜湖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首位产业意识,把首位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全生态来考量,向首位产业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要素资源。如芜湖制定《聚焦首位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


此外,芜湖市还对照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监测指标,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汽车产业生态建设发展中心,以统筹推进集群建设的各项工作。


省级层面委以重任,芜湖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在安徽新能源汽车万亿产业集群中,占据版图的半壁江山。


四、产业崛起与挑战并存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时代风口,也给区域产业格局带来“洗牌”的机会,安徽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领跑者之一。


目前,安徽已聚集比亚迪、奇瑞、大众、蔚来、江淮、长安等7大整车企业,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2022年,安徽汽车产量达到174.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均位居全国第7位。不仅如此,近三年来,安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发展势头强劲。 


2022年,31省份汽车产量(万辆),图自城市进化论


在区域布局上,“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一体化发展。


芜湖的目标非常明确,成为安徽的“第二城”。它不仅要成为GDP排名第二的城市,而且要与省会城市并肩而立,成为像苏浙“南京、苏州”、“杭州、宁波”这样的“双子星”。


“合肥、芜湖作为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创新和拼搏构建了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及‘新汽车’生态。”民生证券研报表示,“我们认为合肥模式有望与时俱进,裂变为‘芜湖模式’‘宁国模式’等‘安徽模式’。安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的‘新硅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芜湖,当地一边注重内部挖潜,一边聚焦“双招双引”。芜湖市经信局二级调研员汪自强说:“我们牵头绘制了招引企业图谱,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梳理出国内外相关企业名单,按图索骥、精准招商。”


2022年,芜湖市新招引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项目127个,总投资额1078亿元。今年1月至5月,签约、开工、投产项目53个,总投资额399.9亿元;在谈储备项目135个,投资额2028.9亿元。


此外,芜湖正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全市共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科技创新平台50多家,其中省级以上24家。同时,芜湖还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2022年当地党政事业单位更新的车辆中,近一半是新能源汽车;全年更换及新增新能源巡游出租车611辆、新能源公交车349辆。


不过从目前来看,芜湖还有一段路要走。


首先,尽管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芜湖的产业配套仍有待完善。


其次,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存在缺乏爆款车型、核心零部件配套有短板、推广应用力度不够等问题。汪自强表示,市里正对标广州等先发城市,找准差距、总结经验、明确目标。


此外,随着国内外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战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安徽,除了奇瑞,还有比亚迪、大众、蔚来、江淮、长安、汉马等6家整车企业,另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


芜湖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全省各城市也需要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全文参考】

[1]《中国汽车报对话芜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宁波:从芜湖市的奇瑞迈向世界级的奇瑞》,中国汽车报

[2]《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路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合肥—芜湖”双核联动 安徽角逐全球知名国际汽车城》,盛兰,张家振,中国经营报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