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点,正快速向基于AI驱动的新智能化迁移,智能汽车正在向AI汽车发展。我国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性领先优势,但需认识到AI技术对汽车产业的颠覆性作用,把握好本轮技术变革的机遇。
在上一期文章《AI汽车1.0阶段:汽车座舱AI化》中,我们探讨了AI汽车1.0阶段会率先从智能座舱突破,那么,进入2.0阶段,AI汽车又将展现出哪些新的特征和趋势呢?
2.0阶段,AI汽车将基于特定规则逻辑、堆砌的复杂软硬件功能,打散为一系列的原子化模块功能,并整合为通用化、标准化的底层功能池。在此基础上,将用户需求作为第一输入,并转化为一系列复杂指令,自主规划执行步骤,通过自动组合、编排的方式,主动调用池内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无感服务,且不需要用户下达具体任务。过程中,还能依据用户的中间反馈进行迭代优化,直至用户需求被解决。
AI汽车2.0仍将在座舱的基础上发展。整合的功能模块主要是车门、车窗、车灯控制及车载APP,虽然有望跨域调用部分软硬件,但未渗透到底盘、智能驾驶等涉及安全的严肃性控制功能领域,服务还停留在体验表层。不过其应用服务将不再依赖配置的堆叠,能大幅改善用户感知,并改变用户使用过的智能配置占比不足40%的局面。此阶段,人与汽车的关系转变为以“监督”为核心的协同合作,汽车展现出出色的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能力,承担更多控制责任。
AI汽车最显著的特点,是具备超强的泛化理解能力,可通过“功能原子化+编排个性化”的方式,针对特定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真正的“千车千面”。
在智慧出行方面,AI汽车助手能提供停车场和充电桩推荐、计费、支付的全流程服务。也能够根据出行目的地和游玩需求,自动收集和分析海量地理信息、旅游景点数据、交通状况以及用户偏好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出行规划。还能根据用户的独特兴趣、偏好和预算,与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场所实现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且无需在多个应用之间切换,极大提升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例如,针对“用户需要与距离较远的朋友相约吃饭”需求,车载智能助手可以将需求分解为路线规划、餐厅选取、订座、导航等多个环节任务。期间也可以和车主反复交流修改出行路线、餐厅类型等。
在生活服务方面,车载语音助手能够进化为智慧生活助手,成为导航员、导游、情感专家、心理疏导专家等身份,以解决用户日常生活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也能化身AI用车顾问,根据用户驾驶习惯和偏好,智能调整显示信息,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外挂知识库,提升驾驶者的信息获取效率,成为驾驶者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未来AI汽车还可以作为智能终端,参与到多终端互联与协同网络,提供更高效服务并作为边缘计算节点提供算力支持。
在安全监测方面,随着信源的打通以及功能模块的跨域调用,AI大模型整合已形成智能化系统,在提升原有座舱的安全、健康等功能服务体验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车外环境的感知并优化原有安全预警功能,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此功能受行车安全的限制,技术难度比较大,可能会分阶段实现功能开放。先开放数据接口,支持开门预警、成员监测等不涉及行车安全的功能。后续随着中央集中式架构的演进,服务创新设计,可实现整车车身控制、动力、智驾、座舱等多维度功能模块的组合与调用。
欲了解更多AI汽车未来发展,请关注车百智库调研报告《AI汽车进展及趋势》。下期文章将深入探讨3.0阶段的发展特征及其带来的更多可能性,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