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
2024-10-24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在逐年增加,悄然迎来一股退役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如何妥善处理好废旧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般而言,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汽车。然而,这些在汽车上“没劲儿”了的废旧电池,还有再利用的价值。一是进行梯次利用,废旧电池经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后,可应用于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领域,如小型储能柜、路灯等。

二是进行再生利用,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等处理后,提取出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因此,做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既有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尽管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庞大,但回收规范性较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建立起完善的回收网络,是推动电池行业绿色发展的当务之急。

确保规范回收,强化监管是关键。当前,一些资质不全的企业通过旧电池粗加工牟利,不仅带来安全隐患,也让溯源管理变得更困难。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严格行业准入,防止不达标的企业“浑水摸鱼”。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形成《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企业选址、溯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抬高门槛、加强规范的同时,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引导有基础的厂家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才能有效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为仍有再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和资源材料找到合适的“归宿”。

提升规范化回收率,优化渠道是重要突破口。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回收服务,既可以完善行业生态,也方便回收管理,有助于更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天能集团(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生产电动道路车、铅蓄电池,还负责电池的无害化回收,电池从生产到市场,最后再回到工厂处置利用,重新制造电池,形成了绿色产业链。再如,福田汽车控股子公司与主营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巴特瑞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利用废旧电芯和极片等电池资源,共建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网。依托相关产业链,建立规范而方便的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确保其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期待有关部门、回收企业与消费者凝聚合力,推动形成多层次、多用途的规范化利用格局,让废旧动力电池得到规范处理、合理利用,更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温馨

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GNEV2024•Shanghai)将于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大会将以“推动新能源汽车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各国的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从全球和中国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协同共建高度国际化的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的方向、挑战和路径。


大会参会报名现已开启。点击图片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本届大会!

GNEV2024•Shanghai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