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绝杀”比亚迪?
2024-07-23


文 陈鹏

在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中国车企们正进行一场关于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的较量上汽集团凭借日前晒出的一纸试验报告在把自己的发动机热效率推上新高度的同时似乎也大有绝杀比亚迪吉利之势

根据上汽荣威发布的配图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出具的一项试验报告显示上汽集团于去年4月送测的一款发动机最高指示热效率达到48.1%有效热效率也高达46.3%

发动机热效率之争到底在争什么

发动机热效率即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比值是衡量发动机技术水平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提升热效率的难度在于它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燃烧过程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并减少机械损失这涉及复杂的工程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数值越大燃料浪费得越少真正用于驱动汽车的能量越多

上汽集团之所以能实现技术突破在于其最新研发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据财联社报道上汽方面表示这款型号为15HAJ的车用汽油机结合首创的能量域全域热管理五合一PICU动力总成大脑以及发动机+P1电机同轴结构以软件算法为核心匹配更多诸如高效EGR率等黑科技走出了上汽插电混动的差异化道路混动专用发动机是上汽DMH超级混动系统的核心优势之一

其实上汽之前一场关于谁是发动机全球热效率第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5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i技术董事长王传福称公司发动机热效率已达46.06%是目前的全球第一面对比亚迪全球第一的热效率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卫在其微博上晒出中汽研对吉利发动机的热效率认证称吉利发动机46.1%的热效率才是全球第一随即比亚迪回应称自家是量产的技术如果比期货那么自家还有46.5%热效率的发动机即将量产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均超过40%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6%但尚未量产的车企更是比比皆是4月广汽集团宣布广汽研发的发动机单缸机指示热效率超过52.5%,可搭载整车的多缸机有效热效率超过46%5月中旬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实现了量产的热效率44.28%储备的热效率可以达到47.03%此前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曾公开表示东风目前开发中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突破47%并即将量产预计2026年将突破48%此外热效率突破50%的新技术预研也已开始

车企攀比热效率就是在攀比技术有业内人士认为与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相比下半场似乎画风突变整个行业都笼罩在焦虑和的氛围里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新能源高速发展周期各车企间竞争激烈卷价格卷技术卷速度等形成良性竞争将有利于车企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

应该卷什么

其实关于车企高管们也态度不一

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对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卷就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此前国内的家电手机工程机械太阳能等市场品牌众多通过十几年的优胜劣汰这些领域的企业最后都只剩下几家而且都成为了世界级品牌在王传福看来产能过剩才有竞争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卷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认为是好事他指出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会卷出用户利益的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我相信未来十年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表达了对内卷的担忧他说汽车行业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目的是盈利是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交税就业如果汽车企业都不挣钱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么样汽车行业应该有大局格局长远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去曾庆洪说道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则认为有两面性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也表示毕竟是一个动词如果一直不停地把视角和角度放在这个动作上可能真的会很焦虑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先打流量还是先用流量可能都是话题过度竞争带来求同存异时也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

个人认为不要为卷焦虑而要为新技术去卷卷出新汽车才能奔向新未来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下一步期待新质生产力催生数智汽车王俊说道

车企应关注哪些领域的创新

曾经消费者购车核心考虑因素是空间价格品牌或者性能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品智能化已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化产品会逐步地影响越来越大的用户群体

在此情形下已处于成熟期软件能力更为突出的以华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无疑成为诸多亟须提升软件能力车企眼中最佳的学习借鉴对象之一

而且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对汽车芯片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核心的车载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在这些领域一些新兴的本土芯片企业推出了高性能的车载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逐渐成为市场焦点

2022年自主芯片整体市场占有率在5%-8%之间预计到2025年某些芯片产品有可能实现自主化率超过50%自主芯片整体市占率在20%-30%之间

沐盟集团董事长吴家富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国产车规级芯片正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无疑也值得车企关注

智能化和芯片之外可可资本管理合伙人黄郑认为上下游产业链上核心材料核心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也值得关注以钠离子电池为例由于资源限制程度低规模化量产后价格更加低廉且随着全球首款钠离子电池量产车交付钠电正迎来发展窗口期是非常值得加大投资的创新领域此外全固态电池作为解决电动车车主各种焦虑的终极答案技术仍然不成熟当下没有一家公司现在真正的能够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的规模量产谁能突破商业化和产业化难点自然可以笑傲市场

结语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看来下半场的以价格战开场但最终要以技术战价值战决胜而技术路线的探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混动技术的潜力挖掘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AI上车等等这些都是潜力巨大的技术洼地我们要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带给消费者差异化的价值体验不能让价格战把我们拖回同质化竞争的老路丧失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来源:车百智库 )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