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总裁 罗镇华
12月16日—17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在合肥市举行。大疆总裁罗镇华以《修炼自动驾驶基本功,推动智能汽车的产业飞轮》为主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大疆总裁罗镇华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一、智能汽车发展需要克服“静摩擦”
近几年,行业内对汽车智能化的投入很大,也有不少成果,但我们讨论智能汽车最终必须要落地到终端用户。过程中我们其实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第一,总体感受是设计与研发的投入较大,但发展迭代并不同步。
第二,硬件与软件、生产与运营之间还存在协同上的摩擦,有一种费了很大力气只能前进一点点的感觉。
第三,站在汽车消费者的视角上,智能驾驶并没有一致的标准,同样都叫做辅助驾驶或者说L2+,但实际上不同车型的体验差异巨大,智能驾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者心智,要让消费者重视智能驾驶,把智能驾驶作为购车的重要决策依据还有一段路要走。
换句话说,智能汽车需要大量投入进行研发与设计,这与消费者普遍追求的功能便宜又好用产生了冲突,使得工程能力和消费者选择的飞轮无法紧密咬合。但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问题,需要产业端和消费端共同用力克服静摩擦,让用户和商业循环在智能驾驶身上正向运行起来。
二、智能驾驶产业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分蛋糕,而是做推广
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乘用车消费市场和汽车生产国,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最高,付费意愿也最高。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最有可能推动智能汽车这个复杂的产业体系。而用户愿意使用智能驾驶、愿意为智能驾驶服务,是推动整个产业飞轮的关键。
但面对广泛的汽车消费者,要用智能功能影响他们买车决策并非易事,究其本质是消费者没有感受到价值,也无法提供一个标准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花了多少钱就能得到什么样的体验。因此,企业应该逐步将购车和用车成本分配一些到智能功能上,在算法、数据层面不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给消费者更多好感和信任。
比如,在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厂家交付给消费者一台1.0的车,之后的体验升级、功能升级,从1.0到1.5甚至2.0,让消费者觉得完全是一台全新的车,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才会相信软件定义汽车。
更重要的是,如果消费者能从购买软件功能中得到接近于换新车带来的出行体验,软件升级就有巨大的商业空间。这种情况下有效率、有明确收益预期的后续开发,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持续的收入,也能形成在智能车时代真正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在这种良性循环情况下,基于真实的用户消费作为动力,就像一个惯性巨大的飞轮,投入的资源越多、持久越久,飞轮持续运转就越轻松,产业运转也就会越来越顺利。
用户体验飞轮的另一面是工程飞轮。
规模制造能更有效地提升精度、良率以及整个生产的效率。在智能汽车时代,除了生产制造规模,还有用户使用数据规模。只要消费者消费,智能驾驶的规模就能不断扩大,就更容易造出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到智能驾驶与研发和生产中,为进一步提升工程水平、推动智能驾驶普及提供人才资源。
现阶段,智能车时代的产业分工与协作趋势才刚刚开始。智能驾驶产业目前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分蛋糕、分主次,而是做普及、做推广。大家在各自最擅长的领域服务好汽车消费者,才是最优解。这样一来,有利于推动工程能力和消费者体验两个咬合的飞轮转起来,那么在智能驾驶上持续不断投入回报会越来越明显、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