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从“商用车-”到“商用车+” 专用车产业正在孕育一场大变革

专用车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工具,是驱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当前,专用车产业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技术变革加速、全球竞争重塑”的多重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关键阶段,如何定义新一代专用车的产品与战略,统筹推进动力电动化、底盘上装一体化、上装功能化开发实现突破?如何进一步延伸服务生态、推动产品与场景的深度适配?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专用车产品和品牌?是行业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基于此,5月15日,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在十堰召开。


图片


01

专用车产业正在从“商用车-”到“商用车+”转变


“过去大家对专用车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偏差,经过调研之后我们发现,专用车领域既不缺乏创新,也不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个产业正在孕育着一场大的变革,过去把它看成是又散又小,甚至是一个久治久乱的行业,现在看来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着一场跃升、一场跃迁。”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


在他看来,专用车产业定位正在从“商用车-”到“商用车+”转变。新技术、新模式正在赋能专用车向高价值演变,多元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将推动专用车产业保持高增长性。同时,专用车产业的功能属性正在从传统工具向高端装备升级。专用车从“能用”到“好用”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并且面对新场景的快速崛起,用户对专用车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专用车的产品正在不断创新满足。尤其是面对“上装一体化”发展趋势,专用车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义,商用车与专用车从分离式发展正在向系统化集成转变,实现功能属性的根本性跃升。


359f21ce79c1528e74a114aebaa92a8.jpg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加大,基建、医疗、运输、安防等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专用车产业的快速崛起。


“近几年,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专用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愈发迅速,产业体系和竞争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面对行业蕴含的全新的风险挑战,此次大会共同探索专用车创新发展路径正当其时。”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张小帆说。


02

绿色化、智能化正成为专用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绿色化和智能化正成为专用车产业革新的两大核心驱动力。


2024年我国商用车行业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但新能源专用车市场却逆袭上扬,成为当年商用车市场的一大亮点。张永伟表示,2024年新能源专用车的销量突破30万辆,增速已接近50%,渗透率逼近30%。在完成乘用车新能源的高渗透率、高增长之后,商用车、专用车的新能源化加速发展势不可挡。预测“十五五”末,比如城市短途物流配送以及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的专用车会实现高渗透率,所以电动化是专用车、商用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专用车智能化与电动化呈现“同步起跑”特征,其智能化边界远超乘用车范畴,涵盖车辆本体与上装功能的全方位智能升级。


宇通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红伟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随着商用车行业竞争加剧及市场细分深入,商用车中专用车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6%已经逐步提升到10%以上,其中轻型及重型的商用车占比都达到了40%。同时,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专用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的1%提到2024年的11%,截至2025年3月份,专用车整体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以上,商用车行业专用化和新能源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电动化、智联化、一体化既可满足宏观需求,也是高端产品的必备基因,智联化和生态化可以解决生态矛盾,总体而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系统化是专用车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势所趋。”陈红伟说。


2b9c003a47ffe007b7da4c1362aab5c.jpg


在专用车领域,电动化在部分细分市场已经取得了快速的渗透,但是智能化的核心关注点将是用户场景的精准匹配和如何实现商业落地。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晋认为,专用车的智能化更需要结合实际运营场景,用户需求以及改装企业的上装智能化共同推动,分行业,分场景逐步实现。目前来看,环卫清扫作业是专用车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最佳落地的场景之一,在技术层面上,底盘的自动驾驶与上装的自动作业,信息互融互通,可以高度的实现整车集成,最终实现智能调度运营。


此外,工程机械领域也在向着新能源化、智能化发展,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电动产品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强举例说明,“以纯电动轮式装载机产品为例,该车型在去年年销量突破1万辆,市占率达到了26%左右;而今年一季度该车型已经突破了1万辆的销量,市占率已经超过35%。”


值得一提的是,专用车产业的生产制造方式也在向“工厂式”现代化智能制造体系转变。借鉴乘用车领域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专用车也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导入的巨大空间,专用车行业也可以在工厂端做成超级工厂、灯塔工厂,成为一次巨大的革新。


03

出口成为专用车领域的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疲软背景下,出口成为众多商用车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专用车领域也同样如此。


张永伟分析,中国专用车企业正面临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预计到2030年,中国整车海外产销规模有望达1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智能化产品将成为出海主力。国内专用车企业需抓住机遇,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标准链全球”的跨越。“如果中国专用车能实现一次与中国及世界的全方位、全体系链接,这对全球专用车的发展都将是一次巨大的促进。”张永伟说。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产品总监张国君用一组数据表明了出口的重要性,“2019年中国的企业参加德国慕尼黑宝马展的企业数量是344家,在刚刚结束的4月份的这一届是570家,增长了65%。”他表示,中联重科一季度的业务国际化超过了55%,一半以上的业务来自于海外。


7b137b2c861bd266142e0a2bb10e877.jpg


对于专用汽车的出口,江苏苏美达成套设备公司国际贸易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晶表示,去年全球专用车市场总的销售额是823亿美元,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将会增长到990亿美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是3.3%。他建议专用车产业在出口方面,一定要面向欧美高端市场,努力突破贸易壁垒,例如排放、安全壁垒,以性价比的优势抢占更多的国际化市场份额。同时,专用车产业出口要进行产业转型,从传统的低利润、低附加值,要向高利润、高门槛的休旅房车去转型。此外,在海外方面,我国专用车产业应当以具体的项目为依托,组件属地化运营团队,贴近客户,以更高的效率、更完善的设计和更快的交付周期,为海外终端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户价值。


“当前专用车行业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传统的技术路线面临挑战。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新能源与无人驾驶高速演进,这些都将深刻的影响重卡产业结构,产业链重构正在发生。”在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鸿看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专用车领域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专用车行业也面临深层次的变革,专用车产业需要在强化专用车转型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专用车的产品线,坚持以道路和非道路两个场景为抓手,持续做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04

亟需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生态体系


专用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过去的专用车生态是相互脱节、碎片化、小作坊式作业,缺乏集团化作战,也缺乏大工业思维。


“所以专用车产业生态要从过去的碎片化转向汽车大工业思维所主导的集成化、规模化发展。”张永伟提出,专用车产业要尽快地培育高端的产业生态,专用车缺的不仅仅是大工业的制造,也缺乏与大工业制造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工业设计、比如上装功能技术研发体系、比如产业出海的支撑体系。一旦这些生产性的服务体系、大工业的制造体系和专用车产业结合起来,将极大改变专用车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


e7a3c3e26d7c297063c56e090e639a4.jpg


同时,专用车产业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向全生命周期运营拓展延伸。张永伟表示,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专用车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最佳实施载体之一。借鉴消费电子产业演变规律,专用车企业正从单纯制造销售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专用车将由卖车转向卖服务,围绕场景需求,提供端到端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是专用车产业的重要方向。


“此外,专用车行业管理也亟需从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型。通过制定引领性技术标准,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通过标准体系的重构和先进标准的引领,牵引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来改变行业形象。特别在‘商专一体化’资质管理领域,亟需探索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政策框架。”张永伟最后说。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