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30日,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举行。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嘉宾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其中,聚焦动力电池领域,全固态电池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之一。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领导指出,全固态电池是动力电池产业竞争的下一个关键“制高点”,对产业具有颠覆性影响。
全固态电池的竞争刚刚开始
“半固态电池技术哪个最领先?应该是我们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星宝指出,但全固态电池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来看,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非常多,各个国家的布局也不一样,路线差异非常大,无论是硫化物、卤化物,还是氧化物。但是,我们通过总结分析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这些企业在发力的时候,他们的时间节点非常统一,基本上都是在2016到2018年期间。很多人问我固态电池对于当下的液态电池有没有技术的颠覆性,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有颠覆性,因为我们想要弯道超车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想要通过下一代技术路线弯道超车我们的液态动力电池。”朱星宝表示。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受到全球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目前,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多国企业和研发机构都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加大布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旗下车百智库最新调研报告《全固态电池有望引领新一轮电池革命》指出,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接近上限(约350Wh/kg),而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 Wh/kg,在产品性能上具备“技术颠覆”的潜力。
“全固态电池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电池技术,其发展具有很强的颠覆性,一旦日韩欧美率先突破,我国或将丧失当前的产业优势。”上述报告指出,在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方面,日韩全球领先,排名前十的机构均为日韩企业,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全固态电池专利布局,但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23年10月,我国全固态电池专利数排名前五的企业,专利数量合计约为丰田的1/4,需要加大追赶力度。
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行业还是政府,都加大了对全固态电池的重视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持续提升,半固态电池实现装车应用,中高级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能源乘用车比例超过一半。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
据透露,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其中之一是,夯实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支持企业推进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底盘车身、智能驾驶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快固态电池研发攻关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试点,提升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攻坚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协同发展。其中,对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全球范围还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的阶段,因此要持续加强全固态电池的关键科学、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政府补贴全面退出的情况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经突破千万辆,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接下来必须戒骄戒躁,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之一是,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特别要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从企业层面来看,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透露,长安汽车一直在持续探索下一代电池,包括固态电池,今年将首发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样车,2026年进行规模化的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现在指标大概是400 Wh/kg,上车之后续航大约1500公里,安全性比现在液态最安全的电池还要再提高70%。”他表示。
邓承浩同时指出,具备成本、质量、性能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品,距离真正大规模的商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预计2030年以后或许有机会规模化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