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 :推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

氢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以新能源为轴心的国际能源竞争不断深化,抢抓国际市场机遇推进燃料电池、电解槽等各项关键技术全面成熟,加快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的重点应用,是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推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通过深入研究与详细调研,对氢能产业的政策演进、技术突破、市场应用进行全面总结,以期为市场提供全面参考。


01
中国氢能产业链发展概览


在制氢环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我国已初步掌握了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产业基础,九成以上的关键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氢能产业保持高速发展,绿氢全产业链加快突破。



在应用领域,交通作为氢能应用的先导性场景快速发展,工业、储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国产化装备竞争力提升明显。交通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万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和应用市场。工业方面氢基化工规模化试点落地,氢冶金技术示范项目开启。能源方面,发电与热电联产完成重点技术试点示范。建筑方面,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佛山落地。


尽管氢能全产业链已取得诸多突破,产业发展仍受到部分关键问题掣肘,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氢能产业在部分领域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推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为氢能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探索进行了深度解析。


02
氢能产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交通是氢能应用的先导场景。氢燃料电池车辆以其零排放、高续航的特点正在成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清洁化发展的解决方案。早在“十五”时期,我国已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发展路径之一。



2023年,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氢能产业从中央到地方向着更全面、更完善的方向迈进。国家层面,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联合发布《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南”),成为国家层面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标准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地方层面,氢能已被 30 多个省市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北京、河北、四川、内蒙古等省份出台了详细的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03
上游制氢:电解水制氢规模快速攀升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真正意义上零碳排放的制氢方式,制氢环节居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上游,是决定氢供给和终端用氢价格的前提。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氢的主要来源包括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氢和电解水制氢等几大类。


尽管各主要技术路线已取得了诸多突破,但绿氢大规模应用前景仍然需要进一步政策指引,降本增效仍面临挑战。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推动绿氢制储输用一体化发展》通过专题:风光制氢规模化推广的问题及建议分析了示范项日在风光发电、绿氢消纳方向以及下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风光制氢规模化推广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04
中游储运: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码


安全可靠的储运是实现氢能产业良好发展的关键。据香橙会统计,全国内地31个省份除西藏外均有加氢站或加氢站建设计划。从区域分布来看,加氢站的布局也具有区域集中性特征,当前排名前四的省份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2023年7月国家标准委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其中明确,我国将在氢加注领域,针对加氢站设备、技术、系统、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我国将有序推进加氢网络体系建设,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氢站,探索站内制、储氢和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


05
下游应用:多应用场景加速实现用氢经济性


“双碳”目标下,随着我国能源结构逐步向清洁化和低碳化转型,化石燃料在终端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逐渐下降,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燃料消费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以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届时我国各行业氢能需求合计将增长至1.0-1.3亿吨左右。2060年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氢使用量占总用氢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60%和31%。在发电领域和建筑领域,受限于在该领域对氢能的应用还在初步阶段,在2060年的氢气使用占比较低,分别为5%和4%。



我国的氢能生产与消费潜力巨大,短期内氢能消费很可能会以内循环为导向;从长期来看,因为具备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装备产业链成本优势,我国有望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绿氢及其衍生品的出口国,出口到周边氢气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届时,跨区域进行国际贸易合作有望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06
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展望


氢能产业全链条逐步成熟,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障能源安全供给,有着重大意义。按照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推算,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连续高速增长,氢能示范应用逐渐从以燃料电池为主的交通领域向能源、工业、建筑等多领域拓展,绿氨、绿色甲醇等衍生品受益于交通工业转型需求迎来新一轮增长。


大规模绿氢应用场景逐步落地,氢能在能源、交通、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深化,应用场景多面开花。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