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径座谈会暨武汉‘车路云一体化’可信数据验证活动评审会”于中国汽车会客厅·武汉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百人会武汉基地、经开区军山新城管理办公室、武汉车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会议邀请武汉市、区两级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行业专家以及东风、长安、岚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T3出行、湖北交投等企业相关代表人共50余人,围绕“车路云一体化”场景建设、数据价值与落地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近年来,武汉市“双智”建设成效显著,已落地全国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被业界誉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2024年7月,武汉成功入选国家五部委“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再次成为全国“车路云一体化”探索的新高地。
2024年12月,武汉车网智联公司联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通院、中国汽研、国汽智联等权威机构启动全国首个“车路云一体化可信数据验证活动”,设置场景需求调研、方案征集、车企验证&专业机构测评等多个环节,吸引20余家业内头部企业参与。本次会议聚焦验证活动成果总结与经验提炼,致力于形成汇聚武汉实践智慧的可广泛复制的建设方案,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实践范本与智慧支撑。
武汉车网智联公司代表首先介绍了活动开展情况,中国信通院、东风研发总院和中国汽研等专家汇报了验证活动成果,就“交通信号灯上车”、“鬼探头识别预警”、“违停占道识别预警”、“匝道汇入状态预警”、“施工占道识别预警”、“交通信息上车”、“交通全要素感知”等七大场景及相关数据的验证情况作了详细说明。
在分场景讨论环节,各参会专家和代表就不同自动驾驶水平车辆对上述各场景的需求、数据需求、通信链路需求以及期望提供的数据类型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交通信号灯上车场景讨论中,车企代表普遍认为在满足不同自动驾驶等级车辆对红绿灯时延要求的前提下,关键是保证数据的准确、稳定、可靠。从整车成本角度考虑,当前可优先通过软件OTA方式实现数据上车,同步考虑新一代车型使用C-V2X方式。
对于违停占道场景,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其对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影响较大,如会导致换道有效性降低、规划路径受阻等。路侧感知可提供车道级的异常车辆或慢速车占用的信息,辅助车辆规划更合理的路径,提高行驶效率。还需考虑如何将路侧数据有效传递给车端,以支持其决策规划。
在匝道汇入场景中,参会代表重点讨论了路侧与车端的协同方式以及城市快速路匝道和高速匝道不同解决方案。在车路协同方式上,一种思路是由路侧基础设施作为协调者,根据主路与匝道车辆情况做出判断并反馈信息;另一种是路侧仅提供精准识别数据,由车端自行判断决策。由于无法准确获取匝道上的车辆高程信息,路侧无法给车辆决策带来帮助。此外相比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更关注恶劣天气叠加复杂道路工况的分合流场景,对于如何建设、如何提供服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此外,专家建议可参考欧洲汽车法规协调论坛关于车辆在冲突博弈场景下的立法考虑。
施工占道场景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对通行影响较大。路侧可识别施工占道并及时提醒车辆,同时需考虑与交通管理部门联动,及时疏导交通。多源数据的融合应用在此场景备受关注,如通过结合路侧感知与交管施工备案数据,动态更新高精地图,辅助车辆提前绕行。需区分占道类型(临时阻断/局部施工)匹配不同预警策略。
交通全要素感知场景讨论聚焦数据在自动驾驶算法训练、交通治理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交通全要素数据可为自动驾驶提供补充信息,但当前存在碎片化问题,单个路口数据覆盖有限,需通过场景库构建、数据增强等技术转化为连续仿真数据,才能适配车端大模型训练需求。与会代表倾向“车端采集+路侧补充”模式,路侧数据更适用于通过世界模型与仿真生成边缘案例,加速算法迭代,但需解决视角转换、数据标准化问题。
交通信息上车场景主要探讨了如何将路侧数据高效传递给车端,包括动、静态交通事件信息的传递方式、时延要求等。相比于标志、标牌等静态信息,车端更需要路侧和云端提供超视距动态信息,如事故、交通管制等。专家也建议明确路侧与车端的分工,路侧重点解决车端难以处理的超视距感知、盲区感知及恶劣环境下感知受限等情况下的交通信息播报。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车路云一体化”的规模化落地需从单一场景突破转向体系化创新,坚持以用为导、按需建设、车企优先、集约高效、由疏到密、共建共享、城市统筹、全域规模、分类分级分步等原则进行建设。建设核心在于明确路侧数据的服务边界——既不能替代车端感知,亦需避免过度冗余。同时需重点关注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与车企平台协同问题,如何将路侧数据高质量、高可信的服务车端用户,明确平台边界。下一步需推动跨行业标准制定(如数据接口、通信协议),强化真实场景数据反哺算法迭代的能力,最终实现“路侧筑基-车端优化-云端协同”的闭环生态。与会嘉宾希望通过武汉“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实践,为全国提供商业化落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