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政策研究课题开题会暨首次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03-21


image.png


2025年3月1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政策研究课题开题会暨首次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会议由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主持,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出席并作总结讲话。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财金委主任李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龙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师办副主任黄永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中国汽研政研咨询中心创新发展部部长杨红松等行业领导、专家,以及来自一汽资本,长城资本,蔚来资本,大众汽车,时代电服,国轩高科,蔚能,轻舟智航,人保财险,平安产险,车车科技,中金公司,中国风险投资公司,光大控股等金融与汽车两个领域的企业代表对课题内容进行评审指导,并就行业问题与对策展开深入研讨。


01
金融体系是“接棒”财税,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image.png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上半场,财政政策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如今,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加速整合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将更多依赖于市场化的金融支持。当前降息周期减轻了金融行业的资金压力,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更低成本的融资机会,要用市场化的金融手段助推车企做大做强。


金融体系将在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组整合、创新发展、出海拓展、流通使用方面起关键作用。存量重整方面,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产能闲置问题,兼并重组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方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处于关键期,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出海拓展方面,以海外本土化为核心的产业“新国际化发展”加速推进。海外投资诉求集中,海外市场汽车消费金融需求突出。流通使用方面,创新车险产品与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技术带来的风险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计划开展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政策研究。课题计划围绕,打通新能源汽车创新企业融资堵点、产业并购重点领域梳理与模式创新,建立支持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保险创新,开发性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02
金融领域与汽车行业协同中的痛点、堵点


结合当前智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同金融服务结合的重点,与会嘉宾从各自业务出发提出当前金融支持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案例。


1、融资上市方面的堵点


一是募资困难。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投资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强、回报周期长"的显著特点,投资者态度谨慎。技术型初创企业因缺乏经营历史难以匹配传统融资评级和价值评估体系,特斯拉等头部企业的估值剧烈波动也进一步放大融资不确定性。此外,行业技术与模式高频创新,如"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等创新业务持续涌现,金融机构对其认知与风险识别也需要较长周期。


二是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目前早期科创项目投资严重不足,金融资源相对集中于中后期项目。


三是退出难。投资项目退出渠道过度依赖二级市场,投资生态尚未形成,影响投资者选择。


四是政策制定到实际支持企业体感存在温差。虽然2024年多项政策(如《服务科创企业16条》《科创板8条》《并购重组6条》)持续完善金融支持框架,但政策落地层面企业缺少获得感,部分企业仍偏好海外资本市场。


2、新能源汽车产业并购难点


一是估值模型失灵。传统财务模型无法准确测算长期收益,导致并购成本与风险错配。以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创新企业为例,其研发投入占比高达70-80%,尤其在未盈利阶段,传统估值模型(如PS倍数)难以量化其技术潜力。


二是成功率低。新能源汽车领域历史并购成功率不足10%,行业技术快速迭代使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可能在短期内失去竞争力。技术整合难度进一步放大并购风险:并购方常因技术标准不兼容难以实现协同效应,导致技术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三是地缘政治与法规壁垒。欧盟《外国补贴条例(FSR)》自2023年实施后,对中国企业的并购审查趋严,限制通过收购整合欧洲供应链的可能性。


3、新能源汽车出海面临金融体系缺失


企业端,以贸易为主的新能源车企因缺乏海外固定资产抵押,部分企业难以通过国际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或因风险评级高企导致融资成本攀升。


经销商端,存在外资银行因当地经销商信用评级低、资产负债表薄弱而拒贷的情况,而中资银行对海外经销商贷款审批严苛,导致经销商资金流动性不足,制约市场拓展速度。


消费端,因跨境违约风险难以追偿,中资企业难以直接向海外消费者提供融资服务。企业在海外汽车终端消费金融只能依赖当地金融体系,导致利率高、风险难以控制。


4、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难


新能源汽车保险三高问题突出。新能源汽车保险行业主要面临保费高、定价高、风险高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车险出险频率是燃油车的2.5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新能源车使用成本低,所以客户使用的频率高。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反而造成事故率提升。


产业链成本向售后端转嫁。新能源汽车采用一体化压铸、CTC、多合一集成电驱等新技术后,虽降低了主机厂生产成本,但零件损坏后只能整体更换,导致维修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智能驾驶系统等电子产品占比攀升,也进一步推高维修成本和保费。


产品创新障碍。保险行业在开发车电分离险、智驾险等创新产品时面临底层数据匮乏与定价标准缺失的难题。例如,智能驾驶系统的事故归因数据不足,使智驾险难以建立精算模型。


03
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1、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能力


政策体系方面,与会嘉宾建议,要充分利用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战略投资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支持新能源汽车创新企业发展。鼓励一级市场投资,降低创投税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应加强“投早投小”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企业IPO常态化,拓宽退出渠道。可以借鉴以色列、硅谷模式,推动一级市场自循环退出机制。推动包容性监管机制,允许试错容错,激励金融创新。


优化资本市场方面,与会嘉宾呼吁推动国内外金融机构提供适配新能源汽车行业特性的融资产品,建立与审批机构的高效沟通机制,缩短产品创新周期。开发专项绿色债券、政策性金融产品,支持电池资产证券化。未来可探索针对换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专项融资工具,如电池私募REIT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提高新能源产业链的资金供给。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匹配不同类型的资金,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资本。推动耐心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支持长期研发投入和产业升级。


对于车企与供应链企业而言,需提升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硬科技”和“核心技术”融资标准。提升企业透明度与信用评级,强化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能力。


2、推动行业并购整合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基金等手段,推动行业整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如设立中央及地方专项基金,支持龙头企业并购重组,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是支持海外并购。国家可以组建产业基金支持国际并购,通过组团模式整合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海外市场的深度本地化发展。


3、加强海外市场的金融支持


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中资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丝路基金、政策性银行等金融资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设厂、投资、销售提供资金支持。参考日本车企国际化发展经验,可以依托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提供外汇管理、远期交易、出口信贷等金融服务,降低企业出海成本和风险。


利用外交资源推动金融出海落地。充分利用国家多双边的合作机制、谈判机制,实施一国一策,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出海。


4、推动消费、保险领域金融创新


消费方面,开发灵活的金融产品,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通过长期租赁、灵活期限分期付款、完善“车电分离”模式等措施,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此外,还需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流程,完善金融风险管理。


优化新能源车险定价。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科学的新能源车险定价体系,减少保费过高和续保困难问题。研究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出险率等因素,确保保险产品既能满足车主需求,又能控制行业风险。


对于自动驾驶带来的保险新难题,主机厂应避免过度宣传自动驾驶技术。消费者需要了解使用方法与责任边界,避免因错误理解而忽视安全监管。加强主机厂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大量的理赔数据和事故场景分析,共同研究智驾对出险率的实际影响。


5、产融协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会议总结时强调,百人会将搭建金融与汽车行业常态化沟通平台,进一步推动两个领域协同研究、信息共享、产品创新与供需精准对接。


下一步,课题组将结合专家观点,嘉宾建议,进一步细化课题内容,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实际需求,开展行业研讨交流,以研究助力汽车产业与金融行业协同,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