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园区物流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应用进程
2020-08-06

导读


相比于其他场景受“人”的因素干扰较多,自动驾驶在封闭园区物流场景下的应用进程显得稍快一步。当你在某国际机场感受到行李运出的速度比以往快了许多,那可能就是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其中的效果。


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了由智能网联研究院联合“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员企业共同推出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系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详细解析了自动驾驶在封闭园区物流场景的应用现状。作为全球首个在机场实际操作环境中常态化运营的无人驾驶物流车项目开发者,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彭进展现场分享了驭势在运营中的一些经验。


1

封闭园区物流中的自动驾驶需求


封闭园区物流场景指在运行在封闭园区、速度在30km/h以下的自动驾驶物流车,典型场景包括矿区、港口和机场等。这类场景低速封闭、环境艰苦、不受交规限制。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应用案例,如踏歌智行于内蒙白云鄂博矿区、西井科技于深圳盐田港、驭势科技于香港国际机场等。


报告中提到,目前矿区、机场与港口三个场景的物流业务量持续增长,但是因为人力成本不断提升,而作业安全性与作业效率不能得到保障,故而自动化需求强烈。


以驭势为例,基于与数十家行业头部企业在区域物流多场景中的合作,该公司已经可以提供运营级的自动驾驶整体解决方案。而且在疫情期间,无人物流不受人员无法复工影响,据彭进展介绍,有一家工厂仅有一条无人物流线仍在高负荷运转,驭势借此反而实现了上量的部署。


“传统区域物流一直存在运行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彭进展介绍,香港机场每年单车人工成本约70万~80万,同时生产的安全风险非常高。驭势可以通过远端运营系统接受用户需求,然后安排相应的自动驾驶物流车去完成运输任务,整个过程没有安全员,也没有司机,只需远程实时监督。


不仅机场,此解决方案也同样适用于多种封闭园区内的现代工业环境,基本无需对场地作任何改造,一些相对干扰因素的解决技术也已不断成熟,因此可以快速而灵活的进行规模化部署。

 

2019年,驭势与上汽通用五菱展开合作,打造国内首条厂区无人驾驶物流线路。“这条线路可以保障统一的、精确的生产节拍,大大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还能够优化超过车辆1.5倍的人员,大大降低人工的成本。重要的是减少厂区内的交通安全隐患,让生产变得更安全。” 彭进展说。


整体来看,自动驾驶能够提供全天候的作业能力,具备更经济的运营成本,提供安全物流保障。自动驾驶能够解决招工短缺的问题,并且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人工驾驶时的车辆部件损耗与油耗。



2

成本回收期短 加速商业落地


现在封闭园区场景的商业应用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园区自动驾驶对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区域内高精地图的绘制和更新要求低;可作为工程设备进行管理,车辆归属主体清晰,法律问题较少;以及可与遥控驾驶混合,方便远程接管等。


从成本上上来看,报告估算,对比车辆的购置成本、自动驾驶改装成本与人力成本,三种场景下都可以在商业运营3年左右实现经济效益,成本回收期短。


成本回收期短加速了商业项目的落地,报告分别总结了矿区、机场与港口三个场景下目前的商业运营现状:


1. 在矿区场景下,国内已有七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企业与矿业公司、传统商用车主机厂、科技巨头等多方联合进行自动驾驶矿用卡车的应用示范,代表企业有北方股份、徐工集团等传统工程设备制造商以及易控智驾、慧拓智能、拓疆者、踏歌智行、希迪智驾等初创公司。


2. 机场方面虽然涉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较少,但是基本已经覆盖地上、地下、室内、隧道等复杂环境,能够应对各类恶劣与复杂气候,实现全天候无人物流服务,代表企业有驭势科技、仓擎智能等。


3. 港口运输市场相比前两者市场空间小,目前有五家企业在国内五个港口/码头地区开始了试运营,国内码头主要采用内集卡水平运输的方式,代表企业有西井科技、主线科技、图森未来、畅行智能、一汽解放等。


报告还认为,外部因素也在起到助推作用。


2019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就矿区、港口、以及机场等不同的场景发布了多项加快场区智能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是对智能化建设的大力支持。




3

现存的挑战与发展瓶颈


现在封闭园区场景的商业应用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园区自动驾驶对硬件要求相对较低,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区域内高精地图的绘制和更新要求低;可作为工程设备进行管理,车辆归属主体清晰,法律问题较少;以及可与遥控驾驶混合,方便远程接管等。


虽然自动驾驶应用于封闭园区看似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相对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依然存在,尤其对矿区、机场和港口下的特定场景应用。


报告指出,自动驾驶在封闭园区场景的商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1. 自动驾驶矿卡技术仍待进一步成熟,矿区市场比较分散,商业模式复制存在困难;


2. 自动驾驶技术在机场物流场景面临监管障碍;


3. 自动驾驶港口集卡作业精度要求达到厘米级,并存在金属信号干扰定位、盐雾等天气影响,对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实际上,仅针对机场内多种复杂场景和恶劣天气下的测试,驭势就历经了两年多的研发时间,2019年底,终于获得香港民航的正式许可证,开始了向国际机场常态化的无人物流运营。得益于大量成功案例的基础,彭进展透露,驭势很快将诞生全球第一个单点超过100台的无人驾驶物流车运营项目。


就如何推动封闭园区场景下自动驾驶产业的尽快发展,“报告”结合三大场景的下的挑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 矿区场景下,重点建议矿区单位加速开展矿用自动驾驶行业标准的制定,减少自动驾驶集卡进入矿区的非技术壁垒;


2. 机场物流场景下,量产应用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国家推动制定机场自动驾驶物流运营标准以及突破设备准入监管障碍;


3. 港口场景下,自动驾驶公司加快技术迭代,尽快在性能上完全胜任港口场景下的作业要求。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