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市汽车电动化转型”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3-01-10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联合举办的“助力城市汽车电动化转型”主题研讨会暨“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政策联合研究”报告发布会(百人会2022年度第29期高端研讨会)于线上顺利召开。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城市端的示范先行和城市区域间的有效联动作用。城市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先进车辆技术和充电技术应用、新商业模式拓展,以及政策创新方面担当着重要角色。本次会议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先城市评估及优秀案例》研究报告识别出了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的领军城市,并对优秀城市的政策案例作了深入的梳理及分析,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城市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方面的参考。与此同时,如何客观评估城市电动车市场化发展趋势、不同禀赋城市的发展路径、城市商用车领域如何尽快实现电动化、以及城市电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阻碍等因素是城市交通转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中国项目主任何卉、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丁焰、交通运输部交通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吴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永东、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中国交通项目总监薛露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高级工程师郝春晓以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海南省、成都、柳州的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代表参会。

2021年,虽然全球新冠疫情对汽车产业造成了显著的冲击,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显著,相比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增长了一倍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领先城市评估及优秀案例》的研究内容显示,截至2021年,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依然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主力军,但二线至四线非超大城市的电动化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具体而言,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8%增加到2021年的46%。四线城市以87%的年度新车市场份额成为了2021年最强劲的私人新能源乘用车地方市场。在产品差异化方面,以A00、A0为主的微型、小型电动车在三线至五线城市更普遍,更大、更高端且车辆性能更优的车型,则在一线至二线城市更受青睐。同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其年度注册量接近20万,市场份额约为4.6%。其中,新能源长途客车、自卸汽车和牵引车的增长最为显著。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领先城市的新能源城市物流车市场,2021年,全国新能源城市物流车的注册量超过7.5万辆,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2021年,中国的城市公交车已接近全面电动化——97%的年度新注册车皆为新能源汽车。







各城市及研究机构代表针对当前城市交通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和经验分别作了介绍:

香港道路交通碳排放源主要为私家车排放,占比为26%,鉴于此,香港政府宣布2023年前禁止新注册燃油私家车,也是中国第二个宣布禁止新注册燃油车的城市。香港纯电动私家车市场渗透率从2019年底开始快速增长,到2022年1-9月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5%。2021年,香港政府出台了《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旨在通过一揽子的激励措施来进一步推动香港的车辆电动化。与内地的补贴措施不同,香港的政策激励措施主要采用税费减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面向存量车的首次登记费减免,针对现有的燃油车私家车置换成纯电动车可以享受最高28万港币的税收优惠,根据统计,2021年满足首次登记费条件的私家车已经占保有量的73%。第二、节约能源成本,香港燃油价格很高,约为20港币,燃油税率占燃油价格三分之一。相比较而言,香港电价较为合理,具有成本优势。第三、车辆牌照费优惠,香港的车牌照费按照发动机排量征收,与一年的车辆燃油费价格相当,但电动车的牌照费相比燃油车整体低很多,按照十年使用周期计算,电动车牌照费相比燃油车可节省5万港币。第四、增加小区停车位集中改造,香港政府于2020年底出台了《电动汽车资助计划》,提出将在三年时间里,对6万个停车位进行改造,增配充电桩,2022年,又对整体规模和补贴扩大了一倍,成为香港纯电动私家车快速增长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性的措施。

柳州在2017年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城市电动化转型,重点打造了柳州模式生态圈建设工程。2022年1-11月,柳州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了52.06%,建成充电基础设施3.6万个。柳州市推动交通电动化转型的主要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实施“政企联动”的工作机制,设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并进驻企业,打破沟通壁垒,共商政策制定。第二,建立完整的科学管理和政策保障体系,通过柳州模式的对应需求,制定一揽子配套政策,实现政策体系和门槛标准的协同。第三,以用户为核心打造产品,基于调研,结合用户真实需求,研发相应电动汽车产品。第四,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推广前期的工作总结,梳理出一套以业主、物业、建设方、运营方等多方收益共赢的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模式,打造十分钟充电圈,优先满足用户最为迫切的充电场景需求。第五,发展共享汽车,促进产业融合,在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大型商超等区域设置共享新能源汽车租赁网点,并探索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定制化旅游服务等协同发展。

深圳市在过去10余年通过各种政策分领域、分车型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为国内其他城市全面电动化提供了示范。截至去年底,深圳市纯电动公交车保有量大概1.58万辆、环卫车3200多辆、出租车21100多辆、新能源城配的货运车辆在9.43万辆左右、网约车纯电动大概7.89万辆、泥头车4200多辆、私家车32.5万辆,累计建成了公共充电桩的数量超过9.7万个,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比为5.6:1。深圳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措施主要为两方面,第一是政策补贴,包括购置补贴政策、运营补贴政策、电价优惠政策、场站建设的扶植政策等。第二是行政指令,针对于公共交通领域包括公交车、出租车、泥头车、环卫车等,通过控制整个运营的权限和下达行政指令,推动纯电动车的使用。







会上,由国家层面、政府研究机构、电力行业的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海南省、成都市的政策制定者,针对如何客观评估城市电动化发展、不同禀赋城市的发展路径、城市商用车领域如何尽快实现电动化、以及城市电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阻碍等相关议题进行轮流发言并形成了如下结论:

一、评估城市电动化发展情况需要考虑其对城市污染和健康效益带来的影响。交通污染是诸多城市本地的重要污染源,这类城市可考虑推广零排放汽车来改善本地空气污染质量。

二、在未来城市电动化推动力的评估标准中需要考虑汽车存量转换。中国目前有3亿辆机动车,如何在保证电动车增量的情况下,加速存量机动车的新能源化转换是未来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和目标。

三、在城市公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优化布局。城市路边停车场和商超等公共区域的零散充电桩占用公共资源比较多,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建议城市考虑分区域建设大型充换一体站,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式充电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公共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大功率充电和储能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四、城市商用车电动化推广中需要考虑商用车快速补能方式和不同车型标准化问题。商用车对快速补能需求较大,当前的大功率充电技术还难以支撑商用车快速充电需求。换电模式是当前满足商用车快速补能需求的方式之一,但是当前换电还存在商业模式推广和标准化问题,城市商用车电动化需要考虑包括公交大巴、环卫车、渣土车、重型卡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不同换电标准化问题,其中包括电池尺寸,接口、通信协议、锁紧装置等。

五、电网、应用场景和补能设施的合理化布局是城市商用车电动化推广的重要因素。商用车对电能和功率的需求比较大,对电网冲击比较明显,商用车补能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与电网架结构相配合,合理规划、选取、布置。另外,根据不同商用车的实际用途,例如公交、物流、专用车辆、卡车等不同的使用场景来合理布局商用车充电设施。

六、城市电动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配电网的局部支撑能力建设问题。城市电动汽车对电能总量的需求可以满足,但结构性问题需要重视,在一些小区的配电网中存在配电容量不够和变压器的负载率比较高的问题,需要城市端针对局部特殊配电网情况进行合理建设调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息息相关。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城市既要面临碳排放的挑战,又有交通绿色转型的实际需求。如何以城市为载体,推动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绿色能源、绿色电力、智慧出行等协同发展是目前城市转型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前期的发展中,中国涌现出一批城市电动化转型的先行者,希望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的交通转型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Copyright © 2020 Chinaev100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9027029号-1